2012年6月25日

林口雜木林|容不下獨角仙的「生態城市」

文圖/陳信甫

空有綠油油的色彩卻沒有野生朋友容身之處的城市,算得上什麼「生態城市」呢?排除異類只顧人類自己存活,又稱得上什麼「社會正義」呢?任何人道主義都市與建築思維所關注的核心,都可套用在野生朋友身上。「我們要尊重基地上的使用者並為其需要加以辯護」,在專業反省的年代中這是一大進步,但是 四十年過去了,我們可曾把野生朋友當成使用者?「每個人都有生活在城市的權利」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指標之一,但是 我們可曾關注城市中的生態正義呢?要實現人類社會的正義後再擴及生態嗎?只怕那時地球早已超過尚可醫救的臨界點了。


 Nikon J1,10-30mm, Close-up +8

2012年6月24日

三重|士林劍潭山賞蝶趣(參與活動)

文圖/陳信甫

為了因應未來栽植原生植物所呈現的自然美感與現行園藝眼光的差別,導致美感的落差致生嫌棄,因此選擇交通最便捷的士林劍潭山步道舉辦賞蝶活動。一方面介紹台灣蝴蝶生態概況,另一方面更要說明原生植物與蝴蝶生態密不可分,因此要建立一個能夠招待蝴蝶朋友的口袋公園,原生植物的栽植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



2012年6月17日

林口野步森林|以蝶之名的試煉

文圖/陳信甫

野步森林蝴蝶課程自我檢核

辨識蝶名,不是炫耀,不是收集狂強迫症,當然也不是玩物喪志。辨識蝶名,是為了在重返自然的路途中找尋突破的窗口。因為,找到了名字,你可以連結到昆蟲學家的研究,你知道了牠的生活史,你知道牠生活所需的生態條件,因而你得到了如何與牠相處的生活之道,並能成為牠真正的好朋友。不用400種,那是昆蟲(蝴蝶)學家的本事;不用200種,那是蝴蝶達人的狂熱;在野步森林裏,我們只需認識60種!不求多,這60種"普蝶"就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


2012年5月31日

林口野步森林|不只是「要綠地」,還要有豐富的生命!

文圖/陳信甫

「守護林口野步森林,催生環境學習中心」的籲求,並不是為了提供更多專為人們遊憩而無生態視野如大安森林公園之類的大型都市公園,即使這類大型公園看起來綠綠的、好像很自然,卻往往缺乏生態的思維。林口野步森林在城市中的意義,是為了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並激發城市與自然的想像,因而是一個培養城市居民生態觀的啟蒙之地!



2012年4月28日

淡水鄧公國小|雨後的歡愉

文圖/稜石

不要叫我們八腳獸或四眼怪,只不過是利用大雨後的夜晚,在校園裏柏油路面積水的水窪中傳宗接代而已。最近是澤蛙歡愉的季節,這裏 不是什麼生態良好的郊野,而是城市中鄧公國小校園內鄰近廚房的柏油路面上。認為物種珍貴稀有才吸睛的生態見解,只會製造越來越多的保育類;對待構成生態系統的其他非珍稀野生朋友們如同草芥的態度,正是從心毀滅生態系統的的致命病毒。


Nikon D300s, Nikon AF-S 105mm Micro VR, R1C1

2012年4月25日

林口野步森林|綠地生態保衛戰(公視我們的島)

社區規劃師倡議並號召林口諸多在地朋友共同推動的林口野步森林,成為台灣都市野生公園的先鋒,前後兩個計畫執行年度都獲公視我們的島前來拍攝。



2012年3月11日

林口野步森林|野步森林之歌

文圖/稜石

城市從自然的灰燼中誕生
大自然復從(人類)荒怠中甦醒
我們的心不再荒蕪
多麼狂野的生命
帶領我們走出城市與自然對立的囚牢



2012年3月1日

守護林口野步森林 催升環境學習中心

文圖/陳信甫
本文原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2012-3-11 http://e-info.org.tw/node/74987
本文亦將刊登於下期中華鳥會飛羽月刊

從2009年10月起展開雜木林的自然觀察,隨後以社區規劃師的角色與地方團體合作,向新北市政府申請社區規劃師駐站輔導補助計畫,推動野步森林做為城市中的環境教育中心此一實驗計畫已步入第二個年度。然而體委會於今年2月1日發佈為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而將選用林口區國宅段16公頃的國有國宅用地開發選手村,選用土地包括運動公園、國中前雜木林、野步森林…等地。此處土地雖是林口特定區計畫中的尚未開發的國宅用地,然而經由市民多年來的使用與發現,早已不是管理機關文件中的空蕪之地可以任意開發。早年設置的運動公園和做為自然科學研究的國中前雜木林,還有兩年前從自然觀察中發現的野步森林,這三者都是林口城市中休閒活動、科學教育及環境教育等多種功能的三顆城市綠寶石。尤其是後者,野步森林更深具反思社會文化裏的自然觀與興革既有城市規劃認識論的意義。


林口野步森林位置圖

2012年2月24日

三重|蝶舞口袋公園設計討論會

文圖/陳信甫

對於前次有關基地上機車停放問題未能徵得公開且多數的意見,依據長年社區參與經驗來判斷,此事涉及該巷弄居民之利益,他巷的居民本於不得失他人的社會常情隱匿自己的意見是常態,因此要用言語討論已不可能。於是構思草案時,在此部分先行留設總數6~8部機車停車空間,其餘依照生態綠化及三至五人小眾閒聚的原則來設計。希望藉由此方案來引發居民公開正面(或負面)表達喜惡的意見。這個方案的目的並不在於取得居民的認可,然後立即發展成施工圖。相反的是一種出牌,然後觀察居民的反應,誘發以口語或行為表達意見,我們則在現場立即調整不同的草案以引發更多的溝通。

2012年2月19日

高砂鋸鍬形蟲與血櫻花


文圖/陳信甫
本文同名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2012-2-19:
高砂鋸鍬形蟲與血櫻花

居住在新北市賞櫻名鄉多年,即使我百般抗拒不從,未曾參與任何一次的賞櫻盛會,但是每到一年一度的櫻花季,電視、網路與報紙上的櫻花影像總是鋪天蓋地而來。媒體上所謂的「賞櫻聖地」是如何誕生的呢?無非是沿著山路砍除雜木與野花,替植一整批容易招來遊客的植物。樹砍得越多,越能種植更多的櫻花,賞櫻聖地的名氣也就越大。我的朋友高砂鋸鍬形蟲擔心這股觀光熱潮不知哪天將蔓延到牠所居住的山路時,屬於牠的生態家園恐怕難以為繼,就要被迫他遷。每每想到牠岌岌可危的生活處境,我著實無法安下心來欣賞危及眾多野生朋友們生存的「血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