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林口|西福宮周邊社區環境改造計畫(二):設計方法篇

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周旋於民粹主義與專業主義

文圖/陳信甫

從他國的經驗與論述來看,對專業主義的反省是參與式規劃設計思潮的源頭之一。參與,這種政治學裏的民主課題,在林口舊街這一個鄉民社會裏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在這個案子裏,除了受過參與式方法訓練的專業者之外,參與者尚包括推動社區文化教育的工作者、社區組織任職的工作人員、專業主義傾向的建築系學生,以及聲稱「 公家做主就好」的眾多街區居民。到底大家認為專業者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有著微妙的不同看法;這也連帶著使工作方法(設計方法)的選擇上,成為工作過程中的爭辯焦點。

 社區規劃師設計的五場參與活動

林口|西福宮周邊社區環境改造計畫(一):參與過程篇

攜手打造一個宜商宜住的「新林口店仔」 文圖/陳信甫

這是台北縣97年度社區規劃師駐地工作補助計畫中之林口舊街西福宮周邊社區空間改造計畫。在半年的時間內與舊街居民共同想像一個社區生活的空間,並付諸實際的施工圖說。之後亦協助林口鄉公所向營建署申請補助工程費獲准,已於九十八年七月開始施工。



2008年8月31日

五股|觀音山農村再生計畫工作坊

文圖/陳信甫

台北縣農村再生輔導計畫之一,為避免鄉村居民無視生態及文化特色而一味開發,我們採取一種與居民一起探社區自然與既成環境中的問題及資源,從共同的工作中交流彼此的觀點,潛移默化中尋找進步的鄉村環境改善之道。這並不是一般的以觀光為導向,弔詭式的破壞性資源開發,而是一個充滿自省與共省的環境檢視,其成果將引導至進步式的環境行動。



2008年4月21日

淡水|大屯溪物語:人與自然諧和的地域合作行動(下)

社區組織培力及社區想像力的激發

鄉村社區的土地既是日常生活使用,亦是家庭及個人生計的來源;土地不僅是人類所需,更因為鄉村經常是人們集居高密度開發的都市與自然野地的過渡區域,因此它是一塊生態敏感區域,關乎向都市開發看齊無視自然萬物生存,或是尋求新的生活價值與自然共處。就這一點來看,在地社區居民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就極具關鍵性。

摒棄一般大眾觀光追尋經濟至上無視土地倫理的開發模式,「大屯溪物語」式的提案就是要激發在地社區對世存土地及生活領域的不同想像。請注意我們是採取邀請與合作的態度,共同來體驗替代式的鄉村發展模式,這其中我們直接教授也引介各類資源培訓在地社區居民重新認識社區並尋求經營社區的新技能。




淡水|大屯溪物語:人與自然諧和的地域合作行動(上)

大屯溪社區規劃工作站緣起

文圖/陳信甫

大屯溪對於淡水人來說並不陌生,多年前集結在地及淡水地區人士共同倡導保護溪流生態及其世傳的茄苳石堤而開啟了大屯溪的社區營造的開端。個人參與當地工作多年之餘,有感於動人的鄉村景色或因農產業衰頹或因鄉民自鄙而逐漸傾頹,而在九十三年以「走尋大屯溪流域的鄉村地景」為主題向營建署提案申請「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營造計畫」獲選,逐步與在地社區共商社區生活空間的改善、鄉村地景的保育及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這樣的基礎下,另於九十六年向台北縣政府城鄉局申請設立「大屯溪社區工作站」(工作範圍為淡水鎮屯山里),半年以來與在地社區組織屯山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培訓其能力並推動了一系列的活動與簡易環境改造。〔註:本案屬於台北縣城鄉局推展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實驗計畫之一:「九十五年度台北縣在地生根計畫──工作站&補助計畫──小型實作工程案」。〕




2008年3月31日

三芝|三板橋周邊環境修景設計(二):解說設計篇

文圖/陳信甫

推動本案的初衷並不止於硬體的改變,希望在北海岸地區常見犧牲自然生態以發展地方觀光的風潮中,提出一個替代性的路線--那就是觀注生態體系,培養欣賞自然的眼光,然後採用修補及修復的手法來營造地區的景觀。自導式的解說牌是一個初步的做法,希望引發地方文史社團的觀注,未來能調整既有的眼光與用心來觀照地區生態。



三芝|三板橋周邊環境修景設計(一):主體設計篇

文圖/陳信甫

三板橋是三芝鄉店子村及圓山村之間的一座石造古橋,為大屯溪流域重要的文化地景,相傳至今已有110年之久。「九十四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計畫:走尋大屯溪流或鄉村地景規劃設計案」,曾研究調查並提出古橋周邊環境修景設計方案,繼而協助三芝鄉公所向營建署申請工程費而加以具體完成。這並不是一個創造觀光景點的開發案,而是一個在既成的環境中與自然風景、生態環境及古樸人文地景之間尋求和諧匹配的修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