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打造城鄉野花園-城鄉生物多樣性困境下的行動倡議


文圖/陳信甫
本文刊登於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蝴蝶保育季刊2014年春季號

 從捷運雙連站前往蝶會會館途中,一處工地施工圍籬外上掛滿各式園藝植物的植生牆上,吊掛著兩隻彩色的大蝴蝶,為人間社會喜好蝴蝶的事例又增添了一筆。雖然蝴蝶廣受社會上的喜愛,但是一般知道如何守護蝴蝶既有的棲地?以及如何在綠美化的時候打造適合牠們的環境,邀請牠們並與之分享,而不是驅逐,而不只是滿足我們自己嗎?蝴蝶尚且是昆蟲界的美麗明星,那麼其他野生朋友們的處境便可想而知,更別提不受多數人歡迎的蛾、蜘蛛、蝙蝠與爬蟲了。

圖:雙連站附近工地圍籬上的彩蝶

2014年4月22日

從野花到餐桌


文圖/陳信甫

前往中正社大講授一堂課(打造城鄉野花園),本次講題為"從野花到餐桌-英國野花草地的行動啟示",單純的討論公園裏習以為常的無邊草地:為什麼我們以為是人間樂園的如茵草地,但是對蝴蝶、蜜蜂與更多更多的野生朋友們來說卻如同綠色沙漠呢?



2014年4月20日

翠湖|春夜鼓吹蛙鳴


文圖/陳信甫

「枕頭上鼓吹鳴蛙」是元曲中的詞句,形容蛙聲齊鳴有如鼓吹(註)吹奏。入春以來,我家的夜晚總是中國樹蟾來伴眠,頗為符合句中的情境。又前幾天晚上在汐止翠湖一帶,則有數種雄蛙競相爭鳴,黑眶蟾蜍、貢德氏赤蛙、小雨蛙、白頷樹蛙、面天樹蛙與澤蛙各據一方。為什麼有些地方蛙鳴不已,而多數地方的夜晚則是靜默而寂寥呢?不是各地爭相宣稱要實現花園城市或生態城市嗎?

註:鼓吹是指漢代列於殿庭的樂隊,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時所用。

2014年4月15日

松葉佛甲草的回憶


文圖/陳信甫

是美花,還是雜草?喜迎入室而細心呵護,或是棄之如路邊雜草且務必盡除?全憑人間社會一己的價值眼光而任意判定。

數年前打造九份野步園時,從主要街區後方的高處往下行走到基地的途中,路邊長了許多開滿黃花且葉子如胖松針的松葉佛甲草。此花在淡水花店以一盆20元販售,但當地人卻隨手拔除,到了定期維護社區環境的時候甚至悉數盡除。我從堆置路邊待棄的雜草堆裏撿了些回來栽植在後陽台多年,今年初特意插植在奇石的孔隙之中,近日剛開花,你們說她是"雜草"呢,還是"美花"呢?



2014年4月12日

為什麼蝴蝶不再來?

「花園城市」的誤用與反思


文圖/陳信甫
本文刊登於〈GREEN綠雜誌〉Vol.28, 2014年4月號

 當我們一心嚮往新加坡式的「花園城市」,透過花博與一般綠美化的「美麗力量」,把城市公園及郊山打扮得「好好看」之後,卻發現向來喜歡與花朵爭妍的蝴蝶(及其他野生朋友們)卻離我們遠去了......還有更多更多的野生朋友們也是如此。

 無可否認近年來都市建設越來越富綠意,休閒遊憩的綠地面積也持續增加,但是當我們陶醉於花木扶疏與綠草如茵的綠色大地之時,可曾發現蝴蝶以及其他更多更多的野生朋友們卻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是當綠地建設完成後卻不再出現了呢?難道是我們不愛自然嗎?還是因為我們未曾了解牠們的生命需求,以致於公園、校園、社區與剩餘的郊野等諸多綠地雖然舒適宜人,卻生態不宜呢?蝴蝶一向是自然界中最受人間偏愛的昆蟲,即使如此,在各種都市開發與綠地建設裏究竟受到什麼樣的待遇呢?


圖:在野溪溼岸吸水的異色尖粉蝶。

2014年4月10日

後湖溼地|春日野花草地生態糸


文圖/陳信甫

no.1 食蚜蠅

陰天裏,雖然蝴蝶們早早休息去,但是滿地繽紛的春野小花之間,吸蜜食粉昆蟲們依然很熱絡地四處打牙祭。牠雖然長得像蜜蜂,卻從來只顧著自己享用,因而並不具備我們稱頌的勤勞與儲蓄的美德。不過可別因此小看牠,從其生活史來看,從小到大,牠可是植物們的真正好朋友;不像蝴蝶寶寶需要齧食局部植物體,牠的寶寶可是幫忙捕食吸食植物體液的好幫手。




2014年4月7日

從自然觀察出發 創意營造平溪老街心溼地


文圖/陳信甫
本文刊登於〈GREEN 綠雜誌〉Vol.27, 2014年2月號

國家法定的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等,合計只佔國土陸域面積的19.21%,其餘80%則因城鄉持續開發與擴張,大幅改變了剩餘綠地的面貌,環境生態品質日趨劣化當中。為了維護整體自然的生態系統的健康運作,積極修補與修復城鄉環境的生態品質,打造合宜野生朋友們棲息的「城鄉棲地」乃是廿一世紀的重要任務。

然而,環境的生態劣化並非只是不當開發所造成,也與社會的環境觀念與自然審美相關。法定公園綠地、校園與與社區庭園是城市中寶貴的綠地,然而長期以來側重人類自身休閒與遊憩的功能,以致於難能與生態系中的其他野生朋友們共享。綠地從來不只是怡人的風景,而是地球生命萬物共享的「生命地景」,必需具有生態與教育的功能。個人以社區規劃師的角色,經常帶領社區以自然觀察為基礎,一起來探索社區綠地的生態品質,發現問題並探求其根源;繼而一起來構思,能否在自家社區、學校與公園裏做些什麼改變,邁向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城鄉呢?

圖:位於基隆河上游的平溪鄉街

2014年4月4日

打造城鄉野花園@內湖 2014


文圖/陳信甫

曾經受邀擔任某個山林社區的生態營造顧問,我向參與課程的朋友們問了一個問題:「如今社區要綠美化,那麼你認為可以種哪些花與樹呢?」不出我所料,櫻花、九重葛、桂花、紫藤、紫牡丹、翠蘆利等常見外來植物都一一在列;即使其中提及原生種的山櫻花,然而單一且執著的偏愛也同等造成問題。



2014年4月1日

在城市中 與蝶重逢


文/陳信甫、蝶會策展小組 圖/陳信甫
本文刊載於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季刊2014春季號

  台北市捷運信義線啟用了,象山站的廣場上設立了許多姿態各異且可愛度破表的台北樹蛙石像,從網路上搜尋相關關鍵字,立即出現一大堆與假蛙合影的溫馨照片。兩年前台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之時,也曾在中山北路人行道出口裝置了兩隻象徵梁山泊與祝英台的蝴蝶;一般的鄰里公園裏,也不難見到獨角仙與鍬形蟲的形象物。在城市裏以可愛動物妝點人造環境的例子不勝枚舉,但這是否表示公部門、地景與空間專業人員、社區團體、學校管理人員與如我們一般的市民們在喜愛可愛形象之餘,也同步了解有關生態並致力於維護或營造其適合的棲地呢?

  城市中的綠地除了因栽植大量的特定園藝植物而導致特定蝶種的增加之外(如阿勃勒與遷粉蝶),一般的情況卻是綠地面積增加了,但是蝶種與數量反而減少了;而次生林蓊鬱的郊山也相繼因為休閒遊憩之需,所衍生的相關設施的興闢而持續遭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