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教學札記:多元生命觀的校園參與式設計02



文圖/陳信甫

瞧這張照片,4/26我們兩位老師帶領一起去體驗的怡人場所:正午的陽光通過樹冠造就了一片斑斕樹蔭,在這個明暗交織、適度圍合的校園角落裏,各式的座椅提供人群或個人的不同需要,或跟朋友面對面交談,或自然的觀察著周邊活動;兩種以上的桌椅形式與遠近合宜的間距,能讓樂群的人們圍坐野餐桌享受群集的活絡,同時也能讓孤僻的人獨自佔有環形靠背座椅的一角並隱身其中,安心不受注視,離群不索居。


然而,多數同學去到現場卻不知所措,感官功能忘了打開,筆記本閒置包包(不知有沒有帶),手機拿在手上不拍照,模式語言或沒讀或沒讀多少,回校報告一片慘淡,果然進入設計階段後也如同島嶼遭逢大旱一般,構思枯竭。令人納悶的,深知絕大多數學生心中默默以為「景觀」應以人為全部,看似很愛人類,但是為什麼對眼前這麼生動怡人的人類空間無動於衷呢?全然歸究於學生的不認真,對老師來說是個簡單的答案,但是狸貓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

回想近半年來的評圖場合裡,或以口頭或以紙面草圖,學生們不約而同的擅自發表了人類不需要戶外生活空間的各式宣言——滑手機只需要室內空間、網路與冷氣。廿一世紀出生的新世代,經歷十八年來的(不)生態教養,不僅僅內建了上世紀沿襲而來的「大自然缺失症」而已,還另外感染了新世紀的「戶外生活缺失症」。

給十八歲的各路外星人:其實狸貓不僅企圖深究真假自然,致力重新連結人與真自然,而且絕對比你們還要通曉地球人類與日常生活啦。做為一個專業的學習者,請務必暫時抛棄十八歲以前的你,誠懇的打開原來只裝得下你自己的小心胸,學習從專業者的視角去看見、認識並接納完整的世界——沒有自然與人文的二元分立,從來只有一個世界。專業不是興趣,是for them,for the future ,而不是only for yourself now。(待續)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