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打造城鄉野花園 (2)-社區篇

省水、低碳、永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綠地觀


文圖/陳信甫

帶領假日賞蝶活動前往中和圓通寺步道的中途,路邊有一小塊不到2平方公尺的畸零空地,地上略微堆積了小片的廢棄水泥塊(如照片右下角),長滿了許多矮小型的草本植物,顯然這是經年累月被當成"雜草"而常遭清除所造成。只要前後兩次刀刑之間的豁免期稍長,大自然便伺機展現化做一處台式野花草地(wildflower meadow,註1)。如果熟悉野生植物的話,可以從中辨識出酢醬草、紫花酢醬草、平伏莖白花菜、鵝兒腸、黃鵪菜、魚眼珠、小蓳菜、假人參、塔花、紫背草...等等將近廿種植物。冬天顯然比較低調,但春天一到,將能欣賞多種野花同時盛開的繽紛,宛如一座微型野花園。



為什麼此處無人種植的零餘之地,能夠自然長出多種野生植物呢?藉由風力、鳥獸與意外,種子被傳播至此,其中唯有能適應此處日照與乾溼條件的植物種類,種子得以發芽且能順利成長,這便是適者生存且經自然演替所形塑的微型地景。無需澆水、施肥與客土等耗物資、耗能源及耗碳的園藝作業,只需清除過於強勢的外來入侵種,並適度調控若干種類、數量與配佈,即可實現充滿自然野趣與生態美感的野花草地。上述草本野花之中,有多種蝴蝶喜愛的食草與蜜源植物,即使與蝴蝶無關,必然也與其他昆蟲動物的生命需要有關!(上圖僅用來探究野生植物的成長機制,註2)

前一篇論及身處生態系危機的世紀裏,地景專業者應該具備生物多樣性的新視野與新技能(註3),然而非屬地景專業的社區朋友們,有必要學習,甚至自己動手營造嗎?有人說:只要城市與野外嚴格劃界管理,不要把園藝種散播到野地就好,我們就可以在城市裏好好享受慣習園藝美帶來的心理療癒效果(註4)。然而,實情卻從非如此,從私有社區到公共的公園與校園,從城市中心到郊山野地,缺乏生態視野的一般綠美化與審美偏好,隨著休閒遊憩的腳步永無止境的四處蔓延。向來視地區性原生植物如雜草與雜木的社會與文化,往往以"整齊、乾淨"(誤解)為由清除人以外的各式生命所需要的棲地環境,不但實質上耗損了自然的生態系統,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在意識層面上打造了一個缺乏生物多樣性的(不)自然觀。

上圖:三重蝶舞口袋公園案例,實現人與蝶共享的社區生態綠地。

改變自己與社會侷限於慣習園藝審美的執著,試著接納符合生態系整體利益的生態美學,才是永續綠生活的美學核心。因此,參與課程暨能開拓生態視野、學習生態審美,也能習得兼具美感與永續的棲地營造技巧,從而運用在自己的家居及社區環境裏,改造成為能與自然共享的新生態綠地。游刃有餘且猶感不足的話,那麼就來參與或推動城市公共綠地的生態化運動,一起來打造城市中的生態綠網吧!

103年春季城鄉野步系列課程歡迎一起來重新認識城市(鄉村)與自然,並起而改造我們的城市(鄉村)!
◎北投社大班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3/12/103.html (五折)
◎內湖社大班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3/12/103_8.html (第二門五折)
◎淡水社大班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3/12/103_20.html


註1:課程中將介紹英國的野花草地。
註2:附圖無人照料的小野花草地顯然不夠美,如果經過精心設計與維護必然大不相同。最後三堂的實作課,我們一起來操作。
註3:專業篇請詳右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4/01/blog-post.html
註4:不只是園藝美,生態美同樣具有心理療癒效果。
註5:附圖植物名依由左而右,且由上而下的次序,依次為:葶藶、小蓳菜、通泉草、大花咸豐草、酢醬草、紫花酢醬草、黃鵪菜和兔兒菜。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