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美學的城市日常地景設計



文圖/陳信甫

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所著的《建築模式語言》一書,是當年大二建築設計啟蒙老師所引介的啟蒙名著,廿幾年後於景觀設計教學裏再度遭逢。多年後重讀此書,它依然是人類社會空間設計的經典,只是心中已不復當年的振奮了,卻有著重重的失落感。



此書原以英文出版於一九六八年(中文初版為一九九一年),四十八年後的當今時空裏,該如何重新看待人/社會、城市與自然呢?面對現在與未來,要如何將生態系統的思維植入景觀設計的範疇裏呢?在大一設計題目給定的計畫書與表訂的人類使用者之外,我擅自指定了若干野生居民,並請來了野生老師與學生們一起開創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美學的城市日常地景設計。



有鑑於過往我們(人)侵奪太多,也看不到止境,因而現在及未來,不需要被指定為生態○○才做,每一次的地景設計都必需是能與牠們分享的(生物多樣性)生態設計!意圖創造一個完美的人類都市空間卻不考慮生活其中使用者的感受與意見,甚至賦予權力,是不可能的。有意思的是,宣示永續景觀的宏圖而不了解,或不考慮原應生存地景中其他生命的需要,甚至認為是不相干的或不重要的,這是為什麼呢?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