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鄧公野花園|小杜若
文圖/陳信甫
校園環境中的美感如何提升?這是這陣子擔任教育部有關計畫的評審工作時所面臨的議題。校園中普遍過多的簡單草皮與缺乏地區生態系考量的綠美化十分尋常,這是數十年來只考慮人自身喜好的成果;然而,我們的美學與詩意卻讓牠們窒息,而從不滿足只在城市中,更恣意向郊野漫延!此等低度生態環境教養下的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閱讀更多 »
2016年5月12日
鄧公野花園|生態社群
文圖/陳信甫
去年孟冬與今年仲春兩次帶領二年級生態社群的老師們前往百拉卡公路鑑賞自然地景,不同的時序裏地區植物的自然演出頗受好評,於是提議一起在校園裏付出一項行動,即改變我們慣習的園藝審美,趨同於牠們的生命需要。
閱讀更多 »
忠義陂塘|白粉細蟌
文圖/陳信甫
謙卑地彎下腰之後,草澤裏的微小精靈們一一現身了,身長也在2.5cm以下。為什麼畫面朦朧美?因為藏身紛雜的草澤裏,禾本科植物的多片細長葉子擋在對焦主體之前,於是焦外的成像變為迷人的渲染。
2016年5月8日
忠義陂塘|粗腰蜻蜓
文圖/陳信甫
「您平日是如何使用陂塘的?」「您對陂塘現況有什麼評價呢?」「如果可以改變,您希望能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再三向智人居民殷殷訪談的熱誠,也能運用到生態系中的其他各色伙伴們嗎?
閱讀更多 »
2016年5月7日
忠義陂塘|橙腹細蟌
文圖/陳信甫
因為水路更迭,陂塘如今僅得蓄積雨水,南側與西側稍高處已漸漸陸化,後經人闢為菜園,但外緣處的淺水沼澤地帶則成為茭白筍田。目前長出新葉者,是去年採收後的遺留,假以時日將重新種下今年度的苗栽。
閱讀更多 »
2016年5月6日
忠義陂塘|橙斑蜻蜓
文圖/陳信甫
看到蜻蜓豎起腹部,有經驗的朋友就知道是正午前後所拍攝。12:30 到中原校園附近的忠義陂塘探尋野生朋友們,雖然不是最佳時段,但也看到近十種的蜻蜓。在陂塘西側看著雄蜓們往返飛行卻無處可棲,我撿了兩段枯枝插在池畔遮蔭處,雄蜓們馬上就展開停棲位的爭奪戰,猶如在台北市爭搶停車位一般激烈。。
閱讀更多 »
2016年4月28日
鄧公野花園|綠色系的植栽設計
文圖/陳信甫
園藝與景觀設計總是喜歡運用本地原無的變葉木、紅竹等非綠色葉片的植物,甚至影響了大眾對於本地原有自然的審美不滿足。姑且不談生態效應的話,視覺審美真的窄得只剩那麼一回事嗎?野花園擬仿自然形態,單純使用本地原有的綠色系植物,以葉片大小、形狀、質感、顏色深淺、植株高矮等特性,依然能夠營造既生態又美觀的生態美地景。
2016年4月17日
駐鄉頭城漁村|海石之花
文圖/陳信甫
不知多久以前,原為海蝕平台與自然礁石的海岸一隅被改造為九孔養殖池。廢棄多年之後下池一探,滿佈混凝土塊、碎磚塊與玻璃碎片的池底長出一朵朵的石中之花-是珊瑚,莫非是災難過後自然重生中的前奏曲?
閱讀更多 »
2016年4月16日
駐鄉頭城漁村|海上野花園
文圖/陳信甫
頭城大里礫石海岸的潮間帶長滿了各色海藻,每年二月至夏颱到來之前,是當地人採集藻類食用或販賣的盛季。紅、褐、綠等諸色混生的海藻之中,以"海大麵"(蜈蚣藻)最受當地人青睞,煮熟後善加調味十分好吃。
我們下海純欣賞,每當海潮退而復返的片刻之間,礁石上露出美麗又生動的地景,每一處礁石都猶如一座海上的野花園。
閱讀更多 »
2016年4月15日
駐鄉頭城漁村|海面下的新世界
文圖/陳信甫
購買半年多的水中相機,首次在頭城北方漁村的一處廢棄九孔養殖池裏啟用,謝謝石城組的瀚慧和心品分別借我浮潛面鏡及隱形眼鏡。潛水拍攝實在太有趣了,因此之後又到外澳的衝浪店添購了一件半身潛水衣。問我是什麼珊瑚呢?剛買的圖鑑還沒到。
閱讀更多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