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

景觀公路與地景公路



文圖/陳信甫

什麼是「景觀」?看著媒體上一則被推舉參加國際「景觀」大賞的東部公路報導,字裏行眼裏透露著此一「景觀特色」的形成乃是「改造」原有「雜亂」的「荒蕪」,從而加入地方人文特色的「美學」要素,於是成為一幅怡人的公路風景。



上述這種「景觀」從來不是我的菜,也不是人類以外眾生命得以生存的地景。我私房最美的地景公路其實近在身邊,從低海拔的鄉間婉娫而上達中海拔,一路上沒有人為矯飾的野性地景自然呈現。缺乏人文的特色就不是「景觀」?誰說這是全然自然天成?開山闢路為實用稱不上功績,然而路旁一季選擇性的除草一次,低調而克制的不種植「景觀」植物而能保有本地生態系的特色,這不僅是自然的景觀,同時也是人類尊重生態倫理與內斂生態美學的進步生態哲學景觀,期待也能成為未來的生態文化景觀。

幾年前曾經結合社區參與、環境教育與景觀設計的手段,從事一個在城市綠地裏打造新倫理與新美學的地景行動計畫,事後受到某個城市「景觀」大賞主辦單位的青睞,來訊表達欣賞與感動之餘,也邀請投件參選。當下得到知音的回應固然欣喜,然而心中卻頗有自知之明的,深知在「以人為本」的「景觀」與「美學」認知下的社會與專業結構裏是不會得獎的,其實也無緣入圍。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