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狸貓視角)發現進入里山學習的新竹縣社區規劃師!
文圖/陳信甫
接續前次在竹北的講座,今日展開後繼的學習與調查,地點則拉到竹東的柯湖社區。經過上午的行前說明後,下午帶領社區朋友們走入新近重整的山林步道裏,一邊指認里山裏的各種植物並連結相關的動物生態,一邊同步學習新的生態審美,未來這裏將成為一條重習自然的社區生態學習步道。咦,這是社區營造嗎?當然是,而且是廿一世紀的新社區營造,新而完整的替代視野下,生態系是我們與它/牠們唇齒相依的共享大社區。
閱讀更多 »
2017年12月23日
預約奇岩百年之森|社區家庭日種森林
文圖/陳信甫
多麼奇妙的奇岩社區家庭日,暖暖的冬陽日社區內外的朋友一起到公園裏種森林,為了下一代的宜居生態系而努力。
閱讀更多 »
2017年12月22日
生態美植大挑戰
文圖/陳信甫
地景設計介入自然,是一場以(人類中心)美學為名的生態災難嗎?極可能是,但有可能不是,關鍵不在於人造與否,而在於人的意識,尤其是有無關照生態系諸生命的新美學意識。
閱讀更多 »
紗帽山|白背芒與山頭新葉
文圖/陳信甫
每次進城出城之際,北方群山中帽頂般的小山頭最容易指認。冬雨停歇,但氣溫驟降的日子登上海拔六四三公尺的紗帽山頭,站在面向北方七星山的平台上,沁骨冷風令白背芒黃了葉彎了腰。
閱讀更多 »
2017年12月20日
公路自然景觀典範百拉卡
文圖/陳信甫
眼光對了,無需砍、不用種、免澆水,毫無矯飾而渾然天成,種類多樣且型態豐富的自然森林邊緣是山區公路的最佳景觀。植物長得太密?自然如此,無需我們掛念。
閱讀更多 »
2017年12月10日
鄧公野花園|野生居民影像第二彈
文圖/陳信甫
鄧公野花園第二波野生四色牌出爐,通過繽紛多姿的諸生命閱讀大自然。
預約奇岩百年之森|生命的森林
文圖/陳信甫
寒流來襲又下著小雨的早晨,原本擔心著沒人怎麼辦?九點一到,居然陸續有廿位有志朋友或撑著雨傘、或穿著雨衣前來參加植樹活動。看到溫暖的場面,龍貓也會大受感動的吧?
閱讀更多 »
2017年12月7日
鄧公野生居民|毛木耳
鄧公野生居民|大冠鷲
鄧公野生居民|黑眶蟾蜍
鄧公野生居民|善變蜻蜓
鄧公野生居民|白頭翁
鄧公野生居民|綠繡眼
鄧公野生居民|長足虻
鄧公野生居民|青條花蜂
鄧公野生居民|高砂熊蟬
鄧公野生居民|金花蟲
鄧公野生居民|基斑毒蛾
鄧公野生居民|長大蚊
鄧公野生居民|青鳳蝶
鄧公野生居民|網絲蛺蝶
鄧公野生居民|異紋紫斑蝶
鄧公野生居民|袖弄蝶
2017年11月27日
預約奇岩百年之森|自然森林的身體記憶
〈奇岩中崙仔溝有雞逐夢〉第二場創意活動-野步丹鳳山
文圖/陳信甫
如何在城市公園裏打造自然森林?首要在於人,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同英語語言系統是由基本的字母、單字、文法與句型所構成,學習森林生態系的起步也要從基本的物種辨識、相互關連、自然演替與植物群落的構成與欣賞來開始。位處北投的奇岩社區到哪裏去共同學習呢?自然是毗鄰的丹鳳山。
閱讀更多 »
2017年11月22日
鄧公野花園|山刈葉
文圖/陳信甫
今年中庭三株合植的山刈葉樹姿越來越美麗,花朵也開得特別茂盛,午后三時都能看到淡紋青斑蝶前來吸食花蜜。不知道從何時起,一提起蜜源植物,就一定會出現馬利筋、繁星花、長穗木、馬櫻丹、雪茄花......等等來自世界各地(通常沒有台灣本地)的植物芳名,彷佛沒有它們,台灣的吸蜜昆蟲都會餓死似的。事實上,它們盛行之前的年代,台灣不是自稱蝴蝶王國嗎?當這些花卉大行其道之後,生態反而每況愈下。
閱讀更多 »
2017年10月21日
當二十一世紀生命地景的提案遇上二十世紀的評審
文圖/陳信甫
封閉多年的海水浴場外,立起警示帶與說明牌阻擋人們的進入,我望著海風向岸吹拂而漸漸積高的沙丘上,黃槿、濱刺麥、蔓荊與馬鞍藤等許多海濱植物們未經允許的擅自在惡劣的環境裏重新著根,並伺機向外擴展開來。沙蟹們未申請租用土地即擅自四處挖掘地穴,佔地而居。姑且不論在地野生動植物,就連原居北國的蜻蜓們,竟然也未事先申請護照,乘著東北季風擅闖國境,逕自在北部與西部海岸落岸落腳停留。
閱讀更多 »
2017年9月29日
回到過去 開創未來
文圖/陳信甫
提到生態破壞,社會上總是習慣性的把開發與新台幣當成所有的原因,禍首則不外乎財團或政府,那麼各個城鄉計畫裏的法定公園綠地裏,既然已無開發之虞,為什麼生態品質依然低落?綠草如茵的綠地對牠們來說依然猶如生態沙漠一般?被忽略的或隱而不論的是文化,特別是文化中無法與自然共生的慣習美學與有缺陷的自然觀,不僅盤據在城鄉公園綠地裏,更早已走向改造山林。
閱讀更多 »
2017年9月19日
社區智慧與草根力量
文圖/陳信甫
為什麼公部門稱之為「自然公園」的單調綠地會讓身姿優雅的白腹秧雞變成忿怒鳥呢?2017年9月的台北時空下,「(人類)空間」專業者的生態偏見與不見依然強大,請自身先對生態OPEN,不需要把GREEN劃地自限。
閱讀更多 »
2017年8月14日
鄧公野花園|水蠆
文圖/陳信甫
池畔莎草莖上的水蠆蛻,是今早羽化的你遺留下來的嗎?
我們今日再度下水清除水蘊草時,霜白與善變蜻蜓在我們身邊的枯枝與香蒲葉梢上來來回回的停歇著,看來水池還沒重新正式開放,牠們就搶先前來試用了。水池裏為什麼需要挺水植物,並不是因為形式美學的自我幻想與喃喃囈語,而是來自其他生命的需要。
閱讀更多 »
2017年6月18日
打造奇岩野菜園-蝴蝶與植物的交響詩
文圖/陳信甫
原以為綠地滿社區之後,「生態社區」的夢想能實現,事實上卻可能創造了另一種綠草如茵的生態沙漠。人以外的其他眾生命與我們有著相同的景觀喜好與脾胃嗎?當然不,除了菜蟲。如何為眾多生命型式的牠們打造得以安居城市的生態基盤呢?
閱讀更多 »
2017年6月13日
鄧公野花園|食果子拜蟲媒
文圖/陳信甫
據幾位老師說,從沒見過中庭的芒果樹結成這麼多芒果!可以臉上貼金的說,這算是野花園的具體「成果」嗎?因為在校園裏培育了穩定的授粉昆蟲,而能就近且適時為其授粉,這不正是生態農法嗎?去年秋季,中庭的柚子樹也是結實纍纍。隨便猜猜,明年繼續看下去。
閱讀更多 »
打造奇岩野菜園-城市野菜食光@北投
文圖/陳信甫
午餐後這樣上課~野菜分享會,實在很難受,不,是說...難瘦。經由一起料理與享用,認識了番杏、食茱萸、水芹菜、水鴨腳秋海棠、魚腥草與野薄荷等原生植物,同時也與相關連的其他生命建立新感情。
閱讀更多 »
2017年6月2日
鄧公野花園|種金針
文圖/陳信甫
中庭與東西兩側野花園裏主要的生態基盤植物都已種下,接下來是綴補喬木與灌木之間留下的空隙,除了持續栽植原生植物之外,也將陸續選植少許(人)觀賞性或(人)食用性高的外來植物。今日得到仰慕金針花之名而來的他組志工襄助,手腳十分俐落的瞬間種下兩百株,以後就不必去台東太麻里賞金針花了(誤)。
打造龍山野菜園-城市野菜食光@萬華 Day 6
文圖/陳信甫
昨天大家辛苦的勞動筋骨栽植生態基盤植物進入一號園圃,今日需要調劑身心,那麼透過野菜分享會來想像未來的城市野菜食光吧。今日菜單:水鴨腳秋海棠炒肉絲、炒番杏、食茱萸涼拌皮蛋豆腐與魚腥草薄荷茶。秋海棠酸得好開胃!
2017年5月31日
打造龍山野菜園-城市野菜食光@萬華 Day 5
文圖/陳信甫
生態也能好好吃,但是根深蒂固的綠化觀念與審美慣習需要改變,倫理也要推及人與社會之外的大千生命世界。在校園裏,首先將社會慣習已久的(虫不食)觀賞花木好好移植他處後,植入奠立生態基盤的基本植物,之後再陸續選植人虫兩相宜的野花與野菜。兼具生物多樣性、生態美學與適應氣候變遷野菜新蔬食,是城市野菜園的新倡議。(照片為shirley拍攝)
2017年5月28日
高榮埤塘環境體驗與地景設計教學
文圖/陳信甫
以生態系統的視角來看,人間社會裏的地景與空間規劃設計究竟是創造,還是破壞?我們孜孜矻矻發揮有限想像力創造/破壞出來的水陸域地景,為什麼總比不上依循生態法則自然演替形成的和諧、層次豐富又富有變化,生物多樣性又高?是道不同也!缺乏足夠的自然體驗,無法體會生態之道,有限的想像力反成為摧毀性的力量。
閱讀更多 »
2017年5月17日
哈密瓜
文圖/陳信甫
有一發現可愛小蜜蜂,立馬撥打1999的學校;也有擺設水果盤,招待中華大虎頭蜂的學校。都在台北市,為什麼有著如此不同的生態教養呢?身處生態系中的我們,或許無可選擇,只有了解牠們才能與其明智相處。哈密瓜好吃!
2017年4月22日
全生命視野的參與式設計
文圖/陳信甫
參與式設計與社區營造的領域裏,最喜歡與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居民最了解社區」,對於人自己的生活世界或許沒有錯,然而對於同一時空裏人以外的生命世界卻非如此;甚至經常為了自己片面著魔的少許事物(例如櫻花),反而成了最不了解且不願意了解社區生態的人。
閱讀更多 »
2017年4月19日
十八年的人生不是白紙
文圖/陳信甫
大樹教室埤塘組看完基地後,隨即來個五分鐘的小測試:你怎麼設計未來的埤塘呢?未來將有什麼樣的使用者生活其中呢?
閱讀更多 »
2017年2月11日
鄧公野花園|徹底清除水蘊草 生態池生態再改造
文圖/陳信甫
錦鯉池開始改為"生態池"已經是四、五年以前的事了,期間經歷幾次改動。二年前應邀開始參與校園生態的討論並給予大幅調整生態視角的建議後,啟動了鄧公野花園的營造。
雖然一開始即注意到"生態池"的生態問題,但鞭長莫及,我們先處理陸地生態。然而看著早先即參與的伙伴每週下水清理水蘊草實在很辛苦,只要整理的能量低於它的生長速度,整個池底的沉水植物都被水蘊草所覆沒。一年前,有鑑於參與維護的人力實在過低,我建議該伙伴放寬水準的要求,放棄沉水植物及若干原本種植位置不對致日照過低生長不良的植群,以台灣萍蓬草、芡實此類浮葉植物為目標就好。半年後,水蘊草的強悍遠遠超過我們屈就的小願望,上述浮葉植物的新葉被其纏繞也長不出來了,眼看著整池都將被水蘊草大一統。好吧,是該大幅改造的時機到了。
閱讀更多 »
2017年1月21日
沒有生態設計,只有設計!
文圖/陳信甫
講永續卻無涉自然的生態系統,談生態卻無關人以外的其他眾生命,這大概是都市、建築與景觀等泛稱(人類)空間專業領域的生態困境之一。個人自幼年起淺移默化的生態教養固然是問題的發源,成年後所接受的專業教育更是關鍵:(人類的)社會/文化與(牠們的)自然向來被視為互不交涉而對立的兩個領域,因而專業者的意識與潛意識裏都以為我們只為人類自己服務即可。那麼其他的生態系伙伴呢?如果不是浪漫的以為人類中心的紙上藍綠就能提供牠們的多樣而不同生命需要,就是事不關己。
閱讀更多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