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鄧公野花園|台灣山菊的瘦果



文圖/陳信甫

再燦爛的花朵,終有告別的時刻。園中的山菊自十二月初起依循著圓錐花序的次序綻放一朵朵的黃花,至一月時已盡數結果了。白色的冠毛將把細長的瘦果帶往何處呢?只有風知道。



2016年1月29日

鄧公野花園|台灣山桂花



文圖/陳信甫

最冷的星期一上午,在殘雪逐漸退去的山路上看到了熟成的白色果實,採食後覺得清脆微甜似蓮霧的口感頗為清新,因此也給了小朋友們嘗試。不過,大大急忙開口問道:會辣嗎?哈哈,他上次嚐了後勁微辣的普拉特草果實後有了戒心,不過這次評論說:好吃。

星期二在校園上課,發現種植在野花園裏的灌叢也結實累累,幾個小朋友馬上就叫出了它的名字了。感情,是可以培養的。



2016年1月20日

鄧公野花園|夜 蛾



文圖/陳信甫

前陣子馬蘭的葉子被大肆食取,幾近吃光,大家低頭搜查兇手,發現了幼蟲與繭。我帶了一個繭回家觀察,不久羽化為蛾。與牠的鱗翅親友蝴蝶相較,顯然低調太多,不過攀木蜥蜴毫不在意的說:沒關係,一樣都是好食物。


2016年1月17日

鄧公野花園|青苧麻



文圖/陳信甫

從人的欣賞角度來說,蕁麻科的它不以花朵見長,但是枝條末端叢生的綠葉仍然頗具觀賞性,是稱職的配角。一年前闢園之初,原本種植於二號園圃,但因日照較多致使生長快速,葉緣卻經常焦枯,因而引起幾位朋友產生不知美感何在的疑慮,甚至對於野性花園的未來感到焦慮不安,因而遲疑不前。



2016年1月15日

虫可食地景 打造城市中的生態保護區



文圖/陳信甫

不只是綠色,更要「虫可食地景-打造城市中的生態保護區」!如果我們的審美品味能趨近昆蟲動物們的生命需求,而且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麼城鄉生態的問題會減少太多,野外好生態的保護也會壓力大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期末實作設計了陸域與水域生態單元的操作,期待學生們能從日常的自然觀察來熟悉生態,像吃飯一樣簡單如常是終極目標。


2016年1月12日

鄧公野花園|番杏花與薊馬



文圖/陳信甫

每週例行的野花研究會總是以當週開花的三種植物做為觀察目標,當視力漸漸減退之際遇上迷你小花時實在很辛苦,例如直徑不過0.5公分的番杏小花。正當我們驚奇的比對著書中描述沒有花冠只有花萼的時候,模糊的視線中發現黃色萼片上有隻超迷你的小蟲,借助微距鏡頭加上接寫環的拍攝才能看清紅白相間的美麗面貌。



2016年1月9日

鄧公野花園|耳挖草



文圖/陳信甫

自從去年春季移植入園之後未曾綻露花瓣,只見一串又一串的穗狀花苞直接結成耳挖狀的綠色果實(自花授粉嗎?),繼而枯黃。耐心的等待九個月後,上週先於路邊遇見今年度的花朵,今日園中也首度綻放。


2016年1月8日

鄧公野花園|基斑毒蛾



文圖/陳信甫

園中昆蟲的種類似乎有所增加了,繼小白紋毒蛾之後,又在假菝葜葉片上發現了另一種外表同樣鮮豔,全身滿佈毒毛的幼蟲。觀察牠休息時宛如哈巴狗,白毛如流海般的覆蓋著紅色頭殼;移動與進食時,白毛卻聳立著猶如精神抖擻般。雖說毛小孩討人歡喜,不過毛小蟲還是敬而遠之,但是依然可以觀賞外表鮮豔的警戒色表現。



2016年1月7日

鄧公野花園|小白紋毒蛾



文圖/陳信甫

種植多月的野牡丹(原生種)生長良好,只是新葉經常遭受蟲食而破損不堪。留意多次之後,終於發現"兇手"了,是一隻紅色頭殼,背部具有四束黃毛、體側各有兩束白毛,貌似兒童牙刷的毒蛾幼蟲。牠屬於廣食性,能適應數百種以上各色植物的物理與化學防禦,能力之強應位居蝶蛾界裏的優勝行伍,然而在人間社會的評價卻適得其反。



2016年1月2日

鄧公野花園|四號園圃野花草地



文圖/陳信甫

看似平靜的如茵草地,戰況激烈。

去年十月,先在陽光較充足的空地處種下馬蹄金(馬蹄形葉片的地被植物),三個月來強勢的佔領一方地盤,之後雖曾間植少量的泥花草,如今已淹沒在綿密的綠色草毯裏幾近無蹤。近期自行生長的酢醬草,倚仗著長柄的利器讓葉片得以高出馬蹄金來獲取日照,顯然有備而來;稍遠處的台灣蛇莓藉由匐伏莖的伸展也擴張到此,又是另一個厲害的角色。這三者之間激鬥的結果將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