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信甫
本文刊登於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蝴蝶保育季刊2014年春季號
從捷運雙連站前往蝶會會館途中,一處工地施工圍籬外上掛滿各式園藝植物的植生牆上,吊掛著兩隻彩色的大蝴蝶,為人間社會喜好蝴蝶的事例又增添了一筆。雖然蝴蝶廣受社會上的喜愛,但是一般知道如何守護蝴蝶既有的棲地?以及如何在綠美化的時候打造適合牠們的環境,邀請牠們並與之分享,而不是驅逐,而不只是滿足我們自己嗎?蝴蝶尚且是昆蟲界的美麗明星,那麼其他野生朋友們的處境便可想而知,更別提不受多數人歡迎的蛾、蜘蛛、蝙蝠與爬蟲了。
圖:雙連站附近工地圍籬上的彩蝶
各個城市的都市計畫裏,不是都已有都市公園與鄰里公園了嗎?大台北地區四周環山,甚至還有依據都市計畫法劃設的「保護區」(註1)。這些地方不都是綠樹成蔭、花木扶疏且綠草如茵嗎?生態難道不好嗎?有綠地固然好,但生態品質才是關鍵。生態品質所指為何?簡單說,不只是淨化空氣、固碳吸水、能愉人,還必需得以容許蝴蝶以及更多更多的野生朋友們得以自然棲息的適宜環境。近年來都市建設越來越富綠意,休閒遊憩的綠地面積也持續增加,但是蝴蝶以及其他更多更多的野生朋友們卻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有些已不再出現,這難道不是我們共同的體驗與感慨嗎?
綠地的生態品質如何檢測呢?蝴蝶、鳥類、蛙類、鳥類與在地植物是我們容易觀察的物種(也屬較受社會喜愛),透過牠們的生存條件為導引,有助於我們揭露一般公園綠地裏的水陸域生態問題。
圖:內湖大溝溪生態工法親水公園
城市綠地中的水域生態困境
自然型態的水岸在城市發展歷程中不斷地消失,或因為治水與遊憩想像的親水空間而改造(壞)了溪流形貌,或因為都市計畫不識地域生態而不分青紅皂白將農作灌溉埤塘劃為發展用地而填平出售。或許還有其他種種的理由,總之人以為「無用」的自然地景都可能加以改造(壞)方能以為「有用」。
「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因為藝術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而且只有心靈才是真實的,才是真正的美,而自然美是屬於心靈的那種美(藝術美)的反映,其反映是一種不完美的形態。在質量上都與藝術美有別。」這是黑格爾的唯心論美學(註2)。城市公園、校園與社區並非沒有新設水池,然而不是承襲古山水畫中小橋揚柳的想像,砌石岸養鯉魚,就是接納新風,打造混凝土音樂五彩噴水池。人的思想所創造的才是藝術,能娛人,而自然則淪為下品,成為被改造方能升級加值的原物料。
人間社會追求一己喜好的藝術美風暴持續籠罩下,依存自然水域維續生命的野生朋友們就糟了殃,如果不能適應不是捐軀就是被迫在城市裏不斷地流離,直到消失在我們的視域之外。
圖:北投公園
城市綠地中的陸域生態困境
多年來,溼地由受人忽視而後經過關心團體的推動,終於訂立了溼地法,也受到公部門與專業人員的重視。由北至南,增加了不少以溼地生態為名的城鄉公園,如高雄市諸多的溼地公園與新近的虎尾農業博覽會。上述園區在重建城鄉溼地生態上確有重要的建樹,然而陸域的生態品質卻與一般宜人公園所差無幾。台灣島嶼多達四千多種各類原生植物,但是城鄉公園裏即使標榜採用原生植物者,也不過寥寥十幾二十種,甚至都是熱門排行榜裏的前十名,如正榕、台灣欒樹、樟樹、苦楝、水黃皮等。尋常城鄉裏百種蝴蝶所需要的原生植物即有上百種,更何況所植若非在地原生種,區域性分布的蝶種也難以跨區來食用。
圖:虎尾鎮農業博會公園
公園如此,那麼郊山呢?如大台北地區周邊的山林,曾經是原始森林,曾經是農業大墾荒時期的伐木場,曾經是農業聚落時期的薪材林與茶園,當轉型工商繼而高度都市化,即使已無生產之用也未能止息,再度成為都市社會裏山丘上的「休閒山莊」。如新北市中和區牛埔山由社區人士自力闢建的眾多活動場,場邊有打油詩一首,道盡都市社會心嚮山林的想像與渴望:「朋友大家早,你要身體好,天天山上跑,健康又不老。」原本可能回復為數百種地區原生植物競相生長的自然森林,再度以因為人們執著的園藝審美而清除原有,替植南美朱槿、巴西鐵樹、巴西鳶尾花、巴西紫牡丹與其他多種來自世界五大洲的(供人)觀賞的植物,有如一場山丘上的「世界植物博覽會」。
位於士林區中社路底的大崙尾山區步道,由於次生林林相日益豐富,多年來是本會大台北地區假日賞蝶總動員的賞蝶路線之一。原為在地原生的多樣喬木、灌木、藤蔓與草花競生的茂野之林,然而公部門為推展「體驗臺北的好山好水」,這兩年來加以建設為「翠山親山步道」。清除了沿線看起來雜蕪卻是蝴蝶們賴以生存的上百種多樣植物,卻替植單調的五種喬木(註3)。這能夠滿足原有近百種蝴蝶的生命需求嗎?
圖:中和牛埔山步道
城市即自然 打造城鄉野花園
「城市是給人住的,郊野才是野生動物們的去處。」這不光是一般不熟悉生態的社會大眾的普遍看法,甚至如我們此等熱衷自然觀察的朋友也會善體人意而自我設限。但是,如果我們愛自然,必然不能滿足於「城市V.S.自然」此種對立的二分法,因為城市的擴張是永無止境的,因為人們的活動是無限擴延的,今日我們滿足於得以賞蝶的郊野,明日即可能被改造(壞)為乾淨整齊卻生態不宜的人間綠地。該怎麼辦呢?
城市即自然!城市原本即屬整體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必需把城市的郊山、公園、校園與社區環境中廣為打造城鄉野花園,讓人間社會得以學習如何重返生態系。「野花園」是什麼意思呢?並不是一般人誤以為雜亂無品質的荒野,而是指能符合眾多野生朋友們需要,以人工配合自然規律而再生的生態綠地。這是為了保護動物(昆蟲)或地球嗎?並不是。科學家說,地球不曾也不會毀滅,但是人類賴以依存的現存生態系統會,因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多樣性正是維繫自然的生態系統得以穩定而永續的關鍵。然而猶如水泥叢林的城市中,真能打造生態綠地,能夠獲得野生朋友們的青睞,同時也能得到當地社區的接受與支持嗎?
圖:三重蝶舞口袋公園
個人以新北市社區規劃師的角色,多年來與社區伙伴合作,聯合向市政府申請的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在各個城鄉社會裏打造生態野花園。面積小如路邊花台(如平溪),中則數百平方公尺的閒置空地(如三重、淡水、九份),大至五公頃的閒置國有土地(如林口),只要人們願意,都可能打造為城鄉中的生態園地。以「蝶舞六福口袋公園」一案為例,三重區都市化的程度與台北市相差無幾,但周邊只有廣大無邊的道路與建物,城市綠色面積則遠不如台北市。從提案之初即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向里長及居民提出不只是一般片面宜人的綠美化,而是同時考量蝴蝶及其他野生朋友的適居,期望既宜人且宜蝶的生態綠美化構想獲得了贊同。設計及營造過程中透過自然觀察活動與設計討論會的進行,以圖面、電腦簡報及模型做為溝通媒介,即使面積僅僅200平方公尺之小,依然達到美麗宜人又宜蝶,兼具生態與美感的雙重品質。
不滿意一般綠化工程採用泛全台原生種,三重案細心的選用地區性的原生植物。然而,三重地區早已無自然區域的遺留,怎麼辦?於是廣泛選用四十種以上大台北地區的植物,也涵括喬木、灌木、草本、藤本與地被植物等多種類型。雖以蝴蝶喜愛的食草與蜜源植物為主,但也特意挑選其他可觀葉、賞花與賞果的種類。三重市區裏有蝴蝶嗎?當然有!即使完工初期蝶種尚少,但仍然是一處社區裏的可供認識地域原生植物的美型公園。
圖:三重蝶舞口袋公園
誰來打造城鄉野花園?
一定是公部門與專業人員的權力與責任嗎?然而如今的城鄉綠地不正是前兩者合力打造出來的嗎?有所思,有所想,能付出行動者,都能參與打造城鄉野花園。就蝶會本身而言,除了劍南路此一城市郊山類型案例之外,我們還需要更多可廣為推廣的城鄉生態地景範型。從閒置空地認養綠化、既有社區庭園、校園與鄰里公園的改造,甚至是大型公園的興闢都能積極介入推動生態品質的打造,引領公部門、都市與地景專業人員、學校及社區來學習與仿傚。放眼當今城鄉擴張與不生態綠美化的擴展疾速,我們介入城鄉生態綠美化的行動實在刻不容緩。
附 註
註1、台北市都市計畫裏的「保護區」是基於水土保持理由而劃設,以限制開發與有條件利用,與一般以生態保育為由所訂立的各種自然保護區不同。
註2、引用自張忠民〈美學導論〉課程資料,請參閱http://web.nkuht.edu.tw/97project-2/teaching-2-5.html
註3、翠山步道工程裏替植那五種喬木呢?楊梅、杜英、紅楠、青剛櫟與台灣欒樹而已。參閱臺北市親山步道主題網,網址http://hiking.taipei.gov.tw/ct.asp?xItem=37735584&ctNode=56415&mp=10605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