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淡海新市鎮|城市中的綠色沙漠


文圖/陳信甫

如果草坪不只是單調的單一草種,而是各種野生草花蔓延的大地...

台北草、地毯草或假儉草等人工培植的單一草坪,這是一般公園裏綠草如茵的宜人景觀,其生態特色是地被植物單一且生物多樣性的貢獻極低,或者該說是生物多樣性的綠色殺手!號稱萬坪公園的無邊草地,是週週要辦萬人演唱會嗎?當然不可能。貧乏的綠地觀得到鳥兒們的解救,在冬季除草過後的空窗期裏,通泉草(圖片中的紫花)蔓成一隅。不過如此好景不會長久,也許三個月後又命喪除草機之下了。

淡水公八公園 2014-02

2014年2月17日

小徑野春天


文圖/陳信甫

冬季裏,里長照例把小徑兩旁的長草清除乾淨,眾多矮小的草花們抓住了機會趁勢成長。有些腳步快,在寒流裏已經開花了,時序越往後,將有百花齊放的繽紛。

比起公園裏乾淨整齊、清一色的無邊草坪,我更喜歡散步在數十種(甚或上百)植物自然組合而成且具有生命力野花草地。我想,蜜蜂、蝴蝶、菊虎及眾多的吸蜜昆蟲們也會欣然同意的,斯文豪氏攀蜥、白頭翁與五色鳥似乎也藏身在枝葉隱蔽處竊自微笑著...



2014年2月14日

走尋大屯溪流域鄉村地景


文圖/陳信甫

位於淡水與三芝交界處的大屯溪流域,是我獨立以社區規劃師的角色協同社區人士從事社區營造的地域。這條溪發源自大屯火山群的小觀音山,橫越三芝與淡水幾個村里,同時具有原野、山村、農村及漁村的不同特色。早在2000年回到淡水工作以後,機緣之下造訪此地便被樸素的鄉村地景所吸引。而後在2004年,自己發想應該對這地區的鄉村特色加以調查與整理,於是向營建署申請了九十四年度的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計畫(走尋大屯溪流域鄉村地景),如同苦行僧一樣的踏遍全流域。

圖:石滬測繪圖(2005)與潮間帶自然觀察(2013)

2014年2月9日

最美公路-百拉卡


文圖/陳信甫

第 1 話

每逢山櫻初綻,接下來的二個月,各色櫻花的影像便如同冬雨吹襲,細密而綿長。因心有所感,便如同賀歲電影般,非得要寫一篇(不)賞櫻指南不可。年復一年,賞櫻依然,更以如火燎原之勢,從鄉野山路開始,向城市公園蔓延,甚至替植了整座山林(埔里鯉魚潭)而未曾止息。櫻花無罪,賞櫻無心,但總是有所罣礙,拙見可參閱以下兩篇舊文。

◎ 高砂鋸鍬形蟲與血櫻花  (2012-02)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1/08/blog-post.html
◎ 櫻花無罪 美麗其罪  (2013-02)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2013/02/blog-post.html

圖:傅氏唐松草 2014-02

2014年2月6日

人間的短暫歷史與眾生的永續自然


文圖/陳信甫

「保持或復原美國南方式庭園風格」,據說是美軍眷舍主管單位依據保存計畫提出給承租者的條件之一。人間社會的歷史與整體生態系統的良窳,孰輕孰重?兩年前曾在瑞里遭遇一場大抗辯,如今再度與此議題重逢。

「集體記憶的保存」做為古蹟保存的論點在台灣的出現,早在廿年以前便曾領略,然而個人多年在社會與自然關係的觀察之後深刻體會:社會的文化與歷史總是以脫離自然(生態系統)而發展,我們透過開發、美化家園與園藝審美的方式來進行,削弱了基地與自然的關連,也把個人/社會與自然脫離開來。在治療集體的歷史失憶症之時,是否也該同時治療更為根本的「大自然缺失症」嗎?

圖:陽明山美軍眷舍 2013-11

2014年2月5日

「井底之蛙」?還是「豪情壯志」呢?


文圖/陳信甫

小年夜時在老家門口撞見六隻拉都希氏雄蛙的求偶,雖有一隻雌蛙出現,但想必其中多數是等嘸蛙的(註)。果然,隔天早上看了一下門口的大水桶,滯留了四隻求偶未果又回不去的雄蛙們(左邊三隻,右邊一隻)。因為桶內水淺而桶壁過高,超過了牠們的攀爬能力,因而成了人間語言中的井底之蛙


圖:拉都希氏赤蛙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