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井底之蛙」?還是「豪情壯志」呢?
文圖/陳信甫
小年夜時在老家門口撞見六隻拉都希氏雄蛙的求偶,雖有一隻雌蛙出現,但想必其中多數是等嘸蛙的(註)。果然,隔天早上看了一下門口的大水桶,滯留了四隻求偶未果又回不去的雄蛙們(左邊三隻,右邊一隻)。因為桶內水淺而桶壁過高,超過了牠們的攀爬能力,因而成了人間語言中的「井底之蛙」。
圖:拉都希氏赤蛙 2014-01
查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井底之蛙」一詞源自於《莊子》秋水篇的「井蛙」:「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用以比喻見聞偏狹,識見短淺的人。
我以為這不過是人間社會擅自編派的語句罷了,卻在中文世界裏沿襲了二千年之久。如果我們知道牠們繁衍後代的生命動力,為了求偶不惜危險與代價,或許會用另一個成語「豪情壯志」來形容牠們吧。
同一辭典的「豪情壯志」解釋為:豪邁的感情、雄壯的志向。如:「豪情壯志在我胸,不懼任何困難險阻。」
即使當夜未能成功,因而「壯志未酬」,但牠們隔夜依然「再接再厲」,「鍥而不捨」呢。你說蛙兒們是不是這樣呢?
註:前一夜的情形如下圖,來了六隻雄蛙,水盆邊的落葉堆裏也發現了一隻雌蛙(右下小圖)。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