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信甫
小童與閒叟不出園,能知郊野冬蕭瑟。校有野花園的話,能孕育什麼樣的人呢?先看看幾個古人的庭園吧。
照片中的植物有台灣油點草、台灣麟球花、橢圓葉赤楠、山芙蓉與野牡丹。
沈復(清)的庭園讓他從小得以身在其中自然觀察,從與其他生命的互動中培養想像力,如「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最後展露頑童的本性,「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蘇軾(宋)的庭園讓他得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蝴蝶,從而寫出「雙眉捲鐵絲,兩翅暈金碧;初來花爭妍,忽去鬼無蹤。」等描繪自然造物的生動詩句。
莊周(春秋)的庭園讓他得以白日與人辯論魚之樂,夜晚卻兀自夢蝶,從而領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的環境哲學。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