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

榕樹下的設計討論



文圖/陳信甫

路邊一棵榕樹下,怎麼坐下來呢?社區朋友提了一個申請方案,以樹幹為中心,做一個切半的長橢圓型木平台。評審當下,覺得並沒有掌握到大樹空間的日照與樹蔭特性,平台超大且一半落在陽光曝曬下,人們只能一個個並肩而坐,缺乏社會交流的機會,無靠背的坐椅也難以令人駐留。



直接到現場去協助吧,請主辦單位與社區準備了粉筆、櫈子、有靠背的椅子、小板櫈(小朋友坐的)、輪椅等道具,打算就在午后三時,老人家午覺醒來的時段在現場來場參與設計。

討論當天下午,先檢討了對面一處不考慮日照方位,把好好的大榕樹多處截枝至不成樹型,然後在樹旁蓋了一個玻璃頂蓋,卻只能曬菜乾卻不能坐人的熱亭。接著一起觀察前一年度施作的小空間,雖然椅面很多,然而人們多是選擇能夠看著彼此的位置坐下來;椅子有無靠背是受人歡迎與否的要素,尤其從自己家中搬來的人體工學的老藤椅更是眾人優先搶佔的寶座。

檢討與觀察之後,可以展開設計了。先用粉筆把午後三時的樹蔭輪廓畫了下來,明示著未來座位與停留的空間範圍。先按原來的設計方案把椅子排好,這時大家發現了一半曬了太陽,於是大家都坐在有樹蔭的另一半;但是無法面對面,只能跟左右二人講話,若是要跟遠一點的人聊天,就得轉頭歪脖子,差點兒扭到。

要怎麼修改呢?我提醒了後背的巡守隊牆面可以運用後,很快的有人就提出修正方案了,如果把長椅變成L型或1/4圓弧,脖子就不會扭到了(誤)。如果在對面再加入一張三人座長椅,就可以更熱絡的話家常了。沒有靠背實在不舒服,那麼全部加呢,或是只在某些合適的位置加呢?坐輪椅與行動不便者電動車的人怎麼加入和大家聊天呢?環繞大樹的椅面可不可以加入小桌面,放個茶杯或是小朋友可以來吃個點心呢?椅面的高度、寬度與深度的尺寸要多少合宜呢?

七嘴八舌加上移動不同的椅子,榕樹下社區設計的修正構想就完成了。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