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5日
能與其他生命共享的生命地景
文圖/陳信甫
與景觀系大一學生在桃園復興山區的露營地裏遊逛,看到經由近自然工法(不太認同這詞啦)整治(其實是整劣)、又過於筆直的溪流時,學生們激動的發出好美的讚語,頻頻詢問可否下水遊玩,因為這是城鄉生活十八年的生命歷程裏未曾或少有的地景體驗。且慢,還有更好的,我說。
繼續往上走一小段路,到達照片中殘留片段的自然野性溪岸。茄苳大樹撐起一片天,長梗紫麻與山棕等叢生其下,石塊與樹皮上附生著山蘇等多種攀附植物。溪水漫過的石縫高處上,則生長著一叢叢細長葉形、能耐受夏季雨後水位暴漲暴退的石菖蒲。
期望他/她們能培養良好的地景品味,能從表面藍綠的重重迷障之中鑑別生態品質與生態美感的良窳!並非品味有雅俗之別,也並非自然與人造有絕對之別,而是能與其他生命共享的生命地景與片面自利(人)的單調風景之別。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