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超越可食地景 邁向2.0版都市生態農耕
文圖/陳信甫
本文刊登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http://e-info.org.tw//node/110992
雖然台灣歷史上非經濟性的自耕自食的生活存在久遠,但是做為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時尚則是最近幾年的風潮。十幾年來國外藝術家與推動者屢屢在都市中以種菜做為觸發鄰里人際網絡的行動策略被引介進來,一方面連結減少食物哩程的節能減碳理念,另一方面則適逢國內食安風波不斷,於是綜合著環保、健康飲食與自耕收穫的喜悅,在人際疏離的現代都市生活中推動都市農耕,成為一種打造都市社區桃花源的新途徑。隨後柯市長高舉「田園城市」政策的開展,如同旋風般在各個校園推動小田園計畫,更著手將若干公園綠地改造為市民的體驗農園。
◎近年來城市中推動的改變若干公園綠地為(人)可食地景之一,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
2015年10月17日
鄧公野花園|石門青山瀑布自然觀察與地景鑑賞
文圖/陳信甫
什麼是生態網絡?什麼是生態廊道?什麼是生態綠地?應該直接問問本應生活其中的牠(與更多更多的牠們)才是,不是手拿色筆如同機械一般的在紙上塗滿藍綠雙色,言必稱以人為本的言說便是。
2015年10月16日
鄧公野花園|黃襟蛺蝶與魯花樹
文圖/陳信甫
原本封印在網室裏的一盆魯花樹,去年九月利用淡水社大的小型課程請前來參與的朋友們種到校園中庭的花圃裏(即現在的三號園圃),看似一個步出網室的小步伐,卻是校園生態營造的大轉型,從封閉式的觀賞蝶園轉向自然開放型的生態校園。
一年多來種到土地裏的魯花樹成長順利,但遲遲未曾在葉片上尋獲相關蝶種的幼蟲,這是半封閉中庭裏的侷限,如同隱身巷弄深處的美食不易為生人所知。昨天下午工作前,終於在此株萌生的紅色新葉上首見產卵現場了,有數顆蝶卵!
2015年10月15日
鄧公野花園|播種草本野花
文圖/陳信甫
一、二年生的原生草本野花因為生命期短且乏人關注,缺乏經濟效益之下少有苗圃業者栽培。事實上,眾多種類的草本野花不但是多種昆蟲成蟲或幼蟲時期的食草,多樣化的蜜源對吸蜜昆蟲健全免疫能力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時值東北季風來臨的季節,採集多時的多種草本野花的種子終能種下,計有一或二年生的濱萊菔/濱蘿蔔、風輪菜、王瓜與黃菫,與多年生的濱當歸、冇骨消、粗莖麝香百合/鐵砲百合等。
2015年10月13日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