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三芝|三板橋周邊環境修景設計(一):主體設計篇

文圖/陳信甫

三板橋是三芝鄉店子村及圓山村之間的一座石造古橋,為大屯溪流域重要的文化地景,相傳至今已有110年之久。「九十四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計畫:走尋大屯溪流或鄉村地景規劃設計案」,曾研究調查並提出古橋周邊環境修景設計方案,繼而協助三芝鄉公所向營建署申請工程費而加以具體完成。這並不是一個創造觀光景點的開發案,而是一個在既成的環境中與自然風景、生態環境及古樸人文地景之間尋求和諧匹配的修景行動。



三板橋位於大屯溪上游,介於圓山村與店仔村之間,為昔日二村村民往來必經之路。清道光初年深入大屯溪上游種茶的福建同安人林永,見三芝往淡水的道路常因溪水氾濫難以渡步,因而出資興建三板橋。三板橋是利用溪中安山岩大石為橋墩,再用三塊石板排列而成,因而得名。在當年,三板橋扮演著運送茶葉、染料和橘子的重要通道,也曾經是金山、石門、三芝通往淡水及台北的重要孔道。歷經歲月的洗禮,青苔斑駁的三板橋已成為遊人懷過往的歷史性景點。目前也是許多登山客前往大屯溪古道的休息站。





三板橋雖貴為台北縣定古蹟之一,但是周遭設施與既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極為突兀,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包括:南端入口水泥磚花台凌亂,未能給予參訪者適當的意象與指引;北端入口處廣場,因早年水土保持興建公廁,已成為三板橋訪客的服務場所。但通往公廁的地面潮溼泥濘,行走極為不便;未缺乏提供過路者,短暫休憩的處所;公廁本身之形體及使用材料,未能與大自然的山林及三板橋古樸石板相搭配;缺乏三板橋的解說指引,未能深化訪客對其歷史與構造的認識,致古橋成為配角,烤肉戲水才是遊客的重心;三板橋橋面若干因石板破裂,而以場鑄水泥板取代;木扶手受潮腐蝕;刻有同治十四年的橋頭柱被水泥磚護欄遮住。

  修景之前的三板橋周邊環境

基本的設計構想:1.設置三板橋主體的解說設施;2.北端廣場及公廁做為服務據點,應提供旅人及居民短暫休憩設施與怡人的環境;3.需與史蹟及山林同等品質及美感的周邊環境。處理的手法以「修景」與「綴補」為主要:「修景」係依循環境景觀既有的脈絡予以修飾,使之與周邊環境協調,而非採用不相干的形式元素;「.綴補」則從生態修補的概念來填補本案所需之植栽,即採用地區現有之原生植栽,使其能修補因漸次人為開發所破壞的環境。

 與村長及居民討論情形

 由修整好的邊坡上俯瞰

 以枯葉蝶及串鼻龍為造型

 攀附網格的忍冬是蝴蝶食草

 以鄰近植物和蝴蝶為主題的生態牆 

  男女廁入口指標

 沿途叉路口設置大冠鷲造型的路標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