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信甫
瞧這張照片,4/26我們兩位老師帶領一起去體驗的怡人場所:正午的陽光通過樹冠造就了一片斑斕樹蔭,在這個明暗交織、適度圍合的校園角落裏,各式的座椅提供人群或個人的不同需要,或跟朋友面對面交談,或自然的觀察著周邊活動;兩種以上的桌椅形式與遠近合宜的間距,能讓樂群的人們圍坐野餐桌享受群集的活絡,同時也能讓孤僻的人獨自佔有環形靠背座椅的一角並隱身其中,安心不受注視,離群不索居。
2021年6月1日
教學札記:多元生命觀的校園參與式設計02
2021年5月21日
教學札記:多元生命觀的校園參與式設計01
文圖/陳信甫
校園環境自不自然?誰說了算?教育部再三認證為「友善校園」,即能說是「人與自然和諧」嗎?友善的校園、與自然和諧都涉及校園環境的可及性,但是問題也就在於「可及性」的根本認識上,如果充其量只考量了不同使用人類的可及性,卻漠視、忽略甚至排除生態系中的其他生命伙伴同樣享有接近並使用校園綠地的權利,如此撫育而生的校園能自詡為「自然」嗎?或者,這終究是一種人類自己「想像的自然」(文化想像的自然)?
2020年11月29日
2020年6月3日
2020年5月27日
剝皮寮城區生活新品味
文圖/陳信甫
剝皮寮連續街屋的斷開處形成了新的小庭院,午時豐富的光影變化搭配古樸質感的石牆,成為網美沙龍照的熱門地點,朴樹下的土壤也因此異常堅硬。栽植為野花/菜園之後,就等著欣賞十種植物的相互襯托的美感表現吧。想像未來舉辦講座時,理解與欣賞之餘,還能彎下腰來採集山芹菜與過溝菜蕨(過貓),在朴樹下一起料理並品味著野菜沙拉。在都市中隱身的牠們,未來會不會在此與我們相會呢?
2020年5月26日
剝皮寮野菜園首部曲
文圖/陳信甫
征服宇宙?不是啦,是走出龍山野菜園,野化萬華去!萬華不但是台北市漢人移民最早開發的地區,也是最早都市化的街區,在剥皮寮歷史街區裏推廣野花/菜園別具意義。推著新戰車,提著一袋袋事前採購的地區性原生植物,在間歇性的大雨之間,和伙伴們一起完成首次向外推廣的任務。
2020年5月24日
2020年5月22日
野菜園進軍剝皮寮
文圖/陳信甫
野菜/花園的概念與經驗是可以推廣與輸出的,其實去年即已接獲剝皮寮管理單位的委託,先提供了一塊日照偏低,中間生長著一株朴樹,面積將近20平方公尺的基地。早先完成前置作業後,今年這期就要來設計與裁植了。
2020年5月21日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