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信甫
春節過後,臉書版面上不時出現臉友們四處賞花的美拍,從上傳的照片可以得知他們的居住區域,或者本週到哪裏玩了,何以見得呢?春季北部瘋櫻花,中南部則是風鈴木,再過一陣子,杜鵑花、油桐花以及中南部的黃金風鈴木也要接續上場了。南唐李後主有詞日:「花月正春風」,正是此時此刻,只不過「花月」原指農曆二月,但是大台北地區則早在農曆正月就已進入百花盛開的開端了;該詞的下一句「車如流水馬如龍」,竟也真實呈現一千一百年後的賞花實況。
◎你們(人)把獵奇異花與追逐萌物當成休閒娛樂,可曾想過我們(虫)的生命需要呢?
適地適種 設計人與自然的再連結
從不辭塞車苦與人潮湧的盛況來看,花團錦簇的世界人人愛,因而政府部門經常大手筆運用眾人喜愛的花卉來美化城市綠地,那麼社區呢?以欣賞花木為主題的環境綠美化更是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裏的大宗項目。為什麼要綠美化呢?不外乎滿足(人)觀賞與(人)食用的慾望,增添都市生活樂趣來愉悅甚而療癒身心,而且通常推動者也期望著透過眾人參與的過程裏把社區裏原本不熟悉的人們彼此連結在一起。然而,看似桃花源的美好願景裏,可有誰被遺落在外呢?
我們慣習以人類自我的視角來看待並營造城市與社區,往往只能片面滿足我們自己的歡愉,卻遺落了早在島上人類進入之前土地上原有動植物等的其他生命,與愛或不愛無關,而是這些為人少知的眾生命恰好是構成整體生態系統的重要角色與成員。人類做為地球上的一種生物,無法單獨存活在自我打造的密閉空間裏,必需仰賴與生命萬物相依存的「生態系統」,舉凡空氣、水、穩定的氣候與餐桌上的飲食等都得自於健全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全球生態系統持續破損的時勢中,城市中的公園綠地與社區空間能夠發揮自己的角色來加以修補嗎?不僅能,而且廿一世紀國外城市研究中,還將城市綠地視為重要的生態庇護所呢。
中文哲學世界裏自古以來有著「天人合一」的傳統,追求著「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圓滿境界,何謂天與地?依循現代生態學加以註解,我以為並非無生命的天空與大地,而是人與其他眾生命複雜交織其中所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我們如何在城市中與生態系統中的眾生命共享,實際上攸關著我們和它/牠們能否擁有「共同的未來」。因此,我們必需重新定義社區營造中的綠美化或植栽設計,要營造的並非只有人類獨享的空間,更要設計人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連結。
以生命為本的社區植栽設計原則
如何在社區裏展開城市生態修補大業呢?慣習的綠美化思維需要大大的翻轉,加入生態視野晉升為同時考慮人與其他生命需要的「生態美植」。什麼是「生態美植」呢?透過向自然學習的自然景觀,同時滿足人與其他生命的需求,進能昇華為天人合一的生態審美。以下提供幾項社區營造裏的植栽設計原則:
一、以生命為本,把我們生活其中的城市與社區重新視為一個「生態系統」。
這是最基本、最重要且具有關鍵性的概念翻轉,使用生態系統來替代空間一辭並重新定義我們身處的城市與社區,如此人以外的其他生命就不再是選擇性的點綴物,而是與我們人類都能成為綠地中的居民。相對人類來說,它與牠們對環境的需求比較嚴苛,不妨試著在基地內優先考慮它與牠們的需要之後,再融入我們自己的需要,相互體諒並反復調整。
二、儘可能同時在基地內實現陸域與水域生態系統。
城市開發過程當中經常破壞了原有的水域生態環境,因而水生動植物棲地與物種的消失十分嚴重,儘可能在基地內利用自然的水源打造水域生態環境,包括運用圳溝、湧泉、水圳,缺乏以上資源者,善用基地地形調整也能利用雨水蓄積為池,善用食物鏈的關連物種就不用擔心蚊子孳生。水域固然重要,當然也不能忽略陸域生態系統,畢竟是更繁多生命的生命地景。
三、優先選用地區性的原生植物來打造生態系統的好基礎
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是生態系統裏的三個基本角色,而促成健全良好系統則是由合宜的生產者所構築的基礎。生產者即是指綠色植物,它不僅在大氣循環的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也支持著上層消費者食用的生命需求。其中深具關鍵性的是許多初級消費者(如蝶類)有嗜食特定植物種類的特性,因此優先選用台灣原生植物;然而初級消費者也有區域性的分佈,種植全台四千多種原生植物不符效益,因此需要縮小範圍至地區性的原生植物,例如我們所在的台北市就挑選大台北地區的原生植物即可。
四、栽植型態需要考慮不同生命的棲息需要,因而能呈現複雜的自然美感。
選對了植物種類固然重要,但是栽植所呈現的型態也左右著昆蟲動物的棲息與否,特別是鳥類。受到根深蒂固的慣習園藝或景觀風格的影響,一般都市公園綠地中的鳥種不多,然而台北植物園若干區域自然而茂密的植群卻吸引了兩倍以上的鳥種棲居,這是因為提供了更多鳥種的家居型態的需求。從何重新學習栽植型態呢?到台北市原生植物良好的郊山去學習,從自然美感中學習多元的型態與植種的搭配,這也是昆蟲動物們賴以棲息的生命地景。
五、補綴人們喜愛的外來種園藝花卉,能提供蜜源更好。
我們慣習的外來種園藝花卉難道都不能用嗎?以上是提供了以地區性原生植物優先的原則,然而當我們建立了基本的生態系基礎之後,不妨再行補綴其他的花卉來滿足我們自己。挑選得當的外來園藝花卉其實也能部分助益若干昆蟲的存續,例如英國皇家園藝協會近年來在販售的園藝花卉上推動蜜蜂圖形標示,花種能提供吸蜜昆蟲採集者就能掛上標示紙牌,引導消費者打造有助蜂蝶吸蜜的花園。什麼?難道有的花種無蜜可吸嗎?是的,依照人們偏愛花瓣而加以人工培育出來的重瓣品種,已失去生產蜜液的功能了。
社區生態營造案例:三重六福里蝶舞口袋公園
很多社區朋友經常疑惑在心頭,卡關在「城市能有生態嗎?牠們不都是在野外嗎?」之類的慣習思維裏,但個人近十年來在大台北城鄉地區從事或大或小尺度的生態地景設計,事前事後自然觀察多年來,用親身經歷證明城市中依然殘留著若干物種,只要我們向自然開放,做對了事,就有可能提供更多種類的生命與我們為鄰。在此就以六年前個人伙同當地社區展開參與式設計的三重區六福里蝶舞口袋公園為實例加以說明,此案是以新北市社區規劃師的身份提案與執行。
◎2011/9改造前現況,基地位於巷道末端並比鄰四周建物。
◎2012/7改造後成為人與蝶共享的社區生態口袋公園
生態綠地要以何種生物為目標呢?由於基地孤立在綿延的街區之中且面積小,於是以飛行的、也是人們最喜歡的蝴蝶當成主要的指標物種來挑選栽植物,也希望能福澤廣被,吸引其他昆蟲動物們造訪。依照喬木、灌木、藤本與草本四類型挑選了近四十種大台北地區原生植物,再搭配二十種園藝花卉,構成了口袋公園生態系的生產者了,之後只要耐心等待牠們造訪即可。
植栽名
|
數量
|
美學表現
|
生態效益
|
|
喬木
|
台灣朴樹
|
1
|
春天粉紅色花叢、冬落葉
|
鳥類喜食果實
|
青剛櫟
|
2
|
春天翠綠新葉、冬結堅硬核果、常綠
|
||
牛奶榕
|
1
|
春天紅色新葉、冬黃葉落葉
|
石墻蝶食草;鳥類喜食果實
|
|
魚木
|
1
|
冬黃葉落葉
|
台灣粉蝶、端紅蝶食草
|
|
山櫻花
|
3
|
春天開花人喜歡鳥亦喜歡、夏結果
|
鳥類吸食花蜜及果實
|
|
紅楠
|
1
|
春天紅色新葉
|
青帶鳳蝶、埔里三線蝶等多種蝴蝶食草;鳥類喜果實
|
|
金桔
|
1
|
黑鳳蝶、無尾鳳蝶等食草
|
||
柚子
|
1
|
黑鳳蝶、無尾鳳蝶等食草
|
||
灌木
|
烏來杜鵑
|
6
|
春天開花
|
|
燈稱花
|
3
|
春天滿佈白色小花、冬黃葉落葉
|
||
桃金孃
|
5
|
春夏間桃紅色花朵
|
鳥類喜食果實
|
|
野牡丹
|
10
|
春夏間粉紫紅色花朵
|
多種昆蟲喜愛蜜源
|
|
華八仙
|
3
|
春天燦爛華美的白色花叢
|
||
台灣溲疏
|
2
|
春天白色花朵
|
||
台灣山桂花
|
5
|
埔里波紋小灰蝶食草
|
||
長梗紫麻
|
2
|
黃三線蝶等食草
|
||
青苧麻
|
1
|
黃三線蝶、紅蛺蝶食等草
|
||
飛龍掌血
|
2
|
黑鳳蝶、玉帶鳳蝶等食草
|
||
草本
|
麥門冬
|
50
|
細長的葉片
|
|
爵床
|
15
|
紫紅色小花
|
孔雀青蛺蝶食草
|
|
台灣馬藍
|
8
|
紫色花朵
|
枯葉蝶、黑擬蛺蝶食草
|
|
月桃
|
2
|
葉片特殊、花串
|
黑挵蝶等食草
|
|
山月桃
|
2
|
葉片特殊、花串
|
黑挵蝶等食草
|
|
颱風草
|
10
|
葉片特殊
|
蛇目蝶等食草
|
|
台灣山菊
|
30
|
冬季黃色花朵
|
多種昆蟲喜愛蜜源
|
|
台灣澤蘭
|
70
|
秋冬白色花叢
|
斑蝶類最愛蜜源
|
|
高士佛澤蘭
|
2
|
夏秋白色花叢
|
斑蝶類最愛蜜源
|
|
倒地蜈蚣
|
30
|
紫藍色花朵
|
||
冇骨消
|
2
|
蜜源植物
|
||
姑婆芋
|
2
|
佛焰花苞、紅色果實
|
鳥類喜歡果實
|
|
馬蹄金
|
-
|
地被
|
||
雷公根
|
-
|
地被
|
||
龍船花
|
8
|
蜜源植物
|
||
大頭艾納香
|
2
|
蜜源植物
|
||
火炭母草
|
-
|
紅邊黃小灰蝶食草
|
||
藤本
|
珍珠蓮
|
1
|
攀附牆面
|
石墻蝶等食草
|
忍冬
|
1
|
花色變化
|
台灣單帶蛺褋食草
|
|
盤龍木
|
1
|
小紫斑蝶食草
|
||
鷗蔓
|
1
|
羊角型果莢
|
琉球青斑蝶等食草
|
|
台灣牛皮消
|
1
|
黑脈樺斑蝶食草
|
◎不同蝴蝶種類與其特定食草植物的關係
向自然OPEN 因為我們向來生活在生態系統裏
三重案完工後,造訪基地時遇見帶著兒女回娘家的一家三口,小朋友在涼亭內的長椅上玩耍,媽媽則是對著剛完成的小綠地拍照,我則在另一頭的植物上觀賞著花鳳蝶的媽媽在食草植物的各個葉片上來回飛舞,並挑選了幾片新葉來產卵。誰說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是二元對立的呢?當下牠們正無言的告訴我們,我們與牠們事實上生活在同一個生態系統裏。不只是GREEN,重新認識自然,向自然OPEN,能指引我們通往得以共生的永續之道。
註:原先因怕邀約方看不出本文依然涵括植栽設計而遭拒,故原名—為適地植栽設計與社區營造。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