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為什麼景觀系師生需要參訪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級的埤塘?(上)
文圖/陳信甫
桃園市某高中多個學科的老師們跨領域合作策劃了一個埤塘課程,除了帶領高中生認識自身所處地域的地理特色之餘,也關切了城市目前與未來的處境,於是有了整頓校內既有水池的想法,他們向景觀系徵詢前往協助的可能性。經過二次深入商討之後,我們安排在景觀設計課程中與該校師生一起來診斷校內兩個的水池現況,期望能提高埤塘生態系的生態豐度與自然度,大一學生們也將提出數個可能的改善方案供校方參考。
十八歲大一生的人生裏少有埤塘的體驗,即使有,也是一般埤塘公園怡人(不宜虫)的簡單綠地,即使公園名稱前面輕易掛上生態之名,牠們也認為差別不大。我們無意一再複製人類中心、人類至上、缺乏生態系統觀的景觀世界,於是提出了從生態豐度/自然度最高到最低的幾個案例參訪,期望啟發大一學生新的世界觀與新的角色認知,能體察我們與牠們相互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重新打造一個人虫兩相宜的校園埤塘。
在上述考量的最高級案例裏,我們向主管單位電話洽詢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級埤塘的參訪事宜,二年前我們曾經申請進入過,原以為沒問題,然而今年卻踢了鐵板:「這裡不是給你們來郊遊的」、「我沒有聽過什麼景觀系,你們教的和我們這裡沒有什麼關係」,經由三次電話說明後,暫時的結論是「你們不要來郊遊,不然就是來公文申請,提出研究計畫,我們要審核」。言下之意,大概可以理解承辦人員認為只有生態相關相關科系與生態研究才得以獲准進入,我擅自揣測,或許景觀系在他/她的眼中,大概只會做(人類)遊憩觀光與(人類)生活空間或地景,因此不需要來學習。
景觀系尚且如此,其他與環境相關的建築、土木、水利與都市計畫等科系也不受青睞是想而易見的推測。面對學科的過往,當然得先反身自省,為什麼老是清談自然,卻一再輕視生態ABC,然而連一個讓我們悔悟並重新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實在頗為沮喪。如果能夠替代,是沒必要申請的,然而放眼台地諸多埤塘與埤塘公園現況,此等生態豐度與自然化程度之高的埤塘才是重新學習的最佳起點。
說實話,不提供景觀系學生體驗與學習的機會,他們就只會依樣畫葫蘆,諸如「石虎公園」之類的案例,當然是在缺乏自然體驗的專業養成歷程中所成就的結果。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